
丁洋
副教授
单位:雷竞技ray官网
职务:
邮箱:dingyang@xust.edu.cn
地址:西安市碑林区雁塔路58号RAYBET官方网站创新大楼
研究方向:二氧化碳封存;瓦斯灾害防治;碳足迹分析
丁洋,山东日照人,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二氧化碳封存、瓦斯灾害防治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陕西省面上项目1项,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学仪器专项、重点项目、面上项目等10余项国家课题,主持或参与企业科技合作项目20余项。研究成果荣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在中科院1区Top期刊上发表论文1篇,学术精要“三高”论文3篇,F5000论文2篇。参与国际学术会议并作主题报告3次,拥有5项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及2项软件著作权。注重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为矿山安全、环境保护及能源转型等领域的发展做贡献。欢迎有志于矿山安全与环境保护的同学加入研究团队,共同探索前沿科技的无限可能。
本科生课程:
工程流体力学(48学时/学期,2016至今)
危机应对与舆情管理(18学时/学期,2017至今)
安全管理学(36学时/学期,2021至今)
研究生课程:
安全仿真与数值模拟(36学时/学期,2023至今)
聚焦于煤矿瓦斯精准抽采与采空区二氧化碳封存领域,围绕瓦斯灾害防治与碳减排技术开展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
近期主要科研项目
极近距离煤层采空区叠加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致灾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主持,2018.01-2020.12
煤矿裂隙-圈闭空间中CO2/CH4移栖规律及物理吸储机理,陕西省面上项目,主持,2024.01-2025.12
厚及特厚煤层高强度开采瓦斯致灾机理与防控原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主研,2023.11-2026.10
关闭高突矿井开采稳定区演化形成及瓦斯储运时间效应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研,2021.01-2024.12
采动覆岩卸压瓦斯高渗区裂隙场-渗流场联动演化机理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研,2020.01-2023.12
煤矿采空区CO2封存与缓释机理研究,陕西省联合基金项目,主研,2021.01-2023.12
近期发表论文
[1] Ding Y, Li S, Zhu B, et al. Research on the feasibility of storage and estimation model of storage capacity of CO2 in fissures of coal mine old goaf[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23, 33(6): 675-686.(中科院一区TOP期刊,JCR分区: Q1)被引:20次
[2] Ding Y, Zhou Y, Li S, et al. Adsorption–Desorption–Seepage Characteristic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 of Confined Coal for Flue Gas under Different Water Saturations[J]. Energy & Fuels, 2025: acs.energyfuels.5c00066. (JCR分区: Q1)
[3] Ding Y, Wang M, Li S, et al. Multifactor Evolution and Carbon Sequestration Effect of Coal Pore Structure during CO2 Storage in a Coal Mine Goaf Environment[J]. Journal of Energy Engineering, 2025, 151(2): 04025005.(JCR分区: Q2)
[4] 丁洋,朱冰,李树刚,等.高突矿井采空区卸压瓦斯精准辨识及高效抽采[J].煤炭学报,2021,46(11):3565-3577.(知网学术精要“三高”论文)被引:39次
[5] 丁洋,宜艳,林海飞,等.高强开采综放工作面瓦斯浓度空间分布规律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22,39(01):206-214.(领跑者F5000论文,知网学术精要“两高”论文)被引:16次
[6] 丁洋,王梦迪,李树刚,等.不同单轴压缩应力条件下煤吸附CO2后颗粒破碎演化规律研究[J/OL].煤炭科学技术,1-12
[7] 丁洋,汤远卓,李树刚,等.老采空区CO2封存井位部署方案数值模拟研究[J/OL].煤炭科学技术,1-14.
[8] 丁洋,陈文彬,林海飞,等.煤矿采空区碳封存CO2泄漏地表扩散规律研究[J].RAYBET官方网站学报,2023,43(04):705-714. 被引:2次
[9] 丁洋,卫昱,王竹春,等.煤层穿层钻孔水力割缝卸压增透数值模拟及应用[J].矿业研究与开发,2022,42(08):182-188.(知网学术精要“两高”论文)被引:11次
[10] 丁洋,谭军红,林海飞,等.响应面法优化综放面上隅角瓦斯治理参数[J].煤炭技术,2023,42(10):119-123. 被引:2次
[11] 李树刚,丁洋,安朝峰,李昊天,蔚晓雯. 近距离煤层重复采动覆岩裂隙形态及其演化规律实验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6,33(05):904-910.(F5000论文)被引:142次
[12] 李树刚,丁洋,张天军,徐刚,王琳华. 低渗煤样全应力应变过程渗透特性试验[J].煤矿安全,2013,44(06):5-8. 被引:17次
[13] Zhu B, Li S, Ding Y, et al. CO2 penetration time effect in the sand-mudstone combination caprocks within the bending subsidence belt in the closed goaf[J]. Energy & Fuels, 2025, 39(8): 3912-3925.
2024.03,陕西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煤岩采动能量-裂隙联动演化与卸压瓦斯高效抽采关键技术及应用,陕西省人民政府
2022.10,第三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大采高综采工作面采空区瓦斯与煤自燃复合致灾机理及应用研究,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2022.03,陕西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煤岩体采动失稳与卸压瓦斯分域运储耦合动力学机理及工程实践,陕西省教育厅
2020.11,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大采高超长工作面放顶煤开采瓦斯涌出多源精准预测及综合防治,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2019.10,第一届安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采动裂隙椭抛带中卸压瓦斯升浮-扩散机理研究及应用,中国安全生产协会
2019.11,中国煤炭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采动卸压瓦斯运移通道与储集区域联动演化机理及抽采关键技术,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2017.02,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采动破断覆岩中瓦斯储运规律及人工导流抽采技术研究,陕西省人民政府
本人所在的西部矿山煤与瓦斯共采研究团队,是陕西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汇聚了多位国家级、省部级学术带头人和青年骨干研究人员。团队先后入选陕西省科技创新团队、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创新团队,拥有西部矿井瓦斯精准抽采理论与技术创新团队、西部矿井智能通风与瓦斯抽采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西部矿井瓦斯智能抽采工程研究中心、西部煤矿瓦斯灾害防控陕西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近年来,团队在CO₂封存与瓦斯驱替理论、煤岩孔隙结构与气体吸附机制、多场耦合渗流力学行为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及面上项目20余项,科研经费累计超过6000万元,发表SCI/EI论文200余篇,授权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
研究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涵盖安全工程、岩土力学、流体力学、采矿工程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较强的学科交叉与协同创新能力。团队成员掌握了煤样工业分析、高压高温气体吸附分析、孔隙裂隙结构表征分析、岩石矿物成分与微观结构分析等先进实验技术,同时,团队具备成熟的数值模拟能力,可熟练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Fluent、Flac等软件开展多场耦合数值模拟。